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作为与临床手术息息相关的重要科室,近几年在临床以及科研工作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度,本科室被评为“苏州市重点学科”,2011年度,本科室被评为“中核集团公司重点学科”(省级)。目前,科室共有在编医务人员35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9名。医师均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博士6名,硕士18名。
临床工作:
麻醉科的工作范围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手术室、镇痛门诊、手术室外的麻醉(如无痛胃镜、肠镜、无痛人流、放射科的ERCP、DSA的支架、血管造影等),同时还承担了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共有病房手术室28间,门诊手术室3间。各手术间均配有飞利浦高级多功能监护仪以及进口麻醉机。
97年建立了麻醉后复苏室(PACU),对提高麻醉安全、加快手术周转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科室拥有的特色医疗如困难气道的处理(包括喉罩的应用、逆行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喉罩引导的气管插管等)、神经刺激器定位阻滞、TCI靶控输注、无痛人流、术后自控镇痛、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等先进技术。每年1万余例麻醉,全麻50%。
目前,超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中,例如外周神经阻滞、硬膜外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监测等各个方面,同时超声拓展了临床麻醉工作范畴,极大增强了临床麻醉安全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性与可控性,提高了临床麻醉质量;使麻醉医师走出手术室,参与疾病诊断及介入治疗,真正成了围手术期医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于2007年引进超声仪后已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8000余例,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教学工作:
目前,麻醉科已培养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35名,在读研究生17名。同时担任苏州大学7年制硕士生,印度留学生的专业麻醉英语教学任务以及徐州医学院麻醉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已培养了进修医生30余名。苏州大学高等教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和苏州大学建行奖教金等,青年教师在院校讲课比赛中也多次获奖。
科研工作:
在科研方面麻醉科以培养研究生促进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工作的发展已在我科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同时选派优秀人才赴美国(Loma Linda University White Memorial Medical Center, Stony Brook University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等地进修,近年来拥有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数个方向,与兄弟科室合作申请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正在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校自然基金、市厅级课题多项,并先后获得了国防科工委、核工业集团、苏州市、苏州大学的科技进步奖、江苏省、苏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和苏州大学陈金荣生命科学英才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重要脏器损伤的保护、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TCI的临床研究等。“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对心脏缺血损伤的保护”的相关课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面上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社会发展及医药)项目的资助,仅2008年就获得科研资助70余万元。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在美国《Anesthesia & Analgesia》和欧洲《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等杂志发表了6篇论著,在《中华麻醉学杂志》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它省级以上刊物50余篇。科内人员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交流,并在国际会议上作发言。
麻醉科特色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近年来在静脉麻醉领域出现的新技术,该技术结合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直接控制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TCI与传统用药方法最大的不同是不再以剂量为调整指标,而是直接调整靶浓度。实现了麻醉药由经验用药到定量化用药的跨越。并能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个化差异达到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麻醉质量,提高了麻醉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具有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生理干扰小、术后复苏快等优点。我科已引进了多台高科技TCI泵,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视频喉镜:是一种视频插管系统,其镜片前端安装一个高清晰度防雾摄像头,并由两个发光二极管提供光线和对比度,通过光缆将图像传递并放大至液晶显示器上。操作简单,使用方法与普通喉镜无大的区别,容易掌握,损伤小,喉部结构显露清晰, 降低喉头分级,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我科近年已引进一台新型视频喉镜,临床中主要用于困难气道、颈椎病、颈椎外伤、强直性脊柱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儿气管插管等。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