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是国家级、部级重点学科,苏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骨外科在董启榕教授带领下,骨科率先在苏州地区开展专业化建设,已建设成脊柱、关节、手足外科等专业组,涵盖骨科的各个领域,完成对创伤、畸形、肿瘤、退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治。
骨外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7人,硕士24人,其中有6人曾去法国、美国、德国、香港进修留学,后备力量充足。骨外科现有病床144张,手术量达到4000余次/年,年门诊量也突破60000人次。科室包括骨科病房(关节、脊柱、手外三个病区)、骨科整复石膏室、骨科门诊、四肢关节磁共振室等,承担临床医疗工作和医学院七年制、本科专业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各专业组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名。
骨科专用设备齐全,拥有美国Dyonlcs电视关节镜、四肢骨关节影像诊断仪、椎间盘镜、脊柱扩张系统、美国Stryker多功能骨钻、颈椎骨钻、Philips生产的C臂X线机、手术显微镜、等离子射频消融仪、数字式图像采集系统及体外冲击波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为患者诊疗提供了优质服务保障。
骨科科研力量雄厚,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题2项,卫生部科研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苏州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市科研题9项,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数十项,其中“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二等奖。先后在省、全国杂志及省以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国际会议7篇,其中SCI文章发表6篇,主编及参编专著8部。
在近20年发展过程中,骨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内涵建设,经过几代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形成了专科特色和技术人才优势,能独立完成并常规开展三甲医院骨科重点专科必备项目,并取得较好疗效。
在科室建设上,注重内部管理,根据院科两级负责制的要求,在业务发展、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医疗质量稳步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分别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部级重点学科。
骨外科科室特色
脊柱外科:加强了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临床与基础,尤其是相关生物力学的深入系列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开展了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加椎弓根内固定术、脊柱肿瘤切除重建等高难度手术。在微创方面,除开展椎间盘镜下手术、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等新技术外,不断优化各种脊柱手术,减少创伤。在脊柱损伤方面,开展了嗅鞘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和辐照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等实验研究。
关节外科:目前已经进行大量的人工髋、膝、肩、肘关节置换手术,同时对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翻修进行了较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手术的质量显著提高。关节镜微创手术及运动医学是关节外科的两大特色,关节镜下对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损伤的修复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曾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目前已完成3千多例病人的手术。关节镜微创同时涵盖了肩、肘、髋、踝等关节,填补了苏州市多项空白。国内首先引进的四肢关节磁共振已检查了2万余例患者,对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拥有三台四肢关节磁共振(G-scan、E-scan、C-scan)的骨关节磁共振影像中心正在形成。在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方面,已经连续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以董启榕教授为带头人的《力学因素与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研究》的课题获得卫生部资助,相关的实验与临床应用已取得成功。
手足外科: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其中保留腕关节的断腕再植、肢体多段离断再植、岛状皮瓣转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等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断指再植成活率达96%以上,采用了神经移位及端侧吻合等先进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手足先天畸形矫正等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目前该科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11月3日
星期一
11月4日
星期二
11月5日
星期三
11月6日
星期四
11月7日
星期五
11月8日
星期六
11月9日
星期日
11月5日
星期三
11月6日
星期四
11月7日
星期五
11月8日
星期六
11月9日
星期日
11月5日
星期三
11月6日
星期四
11月7日
星期五
11月8日
星期六
11月9日
星期日
